中国114招生网
您的位置:中国招生网首页 >> 最新动态 >> 详细信息

高考:如何挽留离去的背影

2013/6/7 10:43:00 中国114招生网黑龙江站 【 】  

中国114招生网 讯
  全国高考生源出现“五连跌”
  “我校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是177人,去年380人,最高峰的2009年有近800人。”在农业大区淮阴区采访,棉花镇中学副校长颜海波向记者透露。带了多年毕业班的淮安区钦工镇钦工中学马卫星老师也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学校参加高考的不到400人,比去年少了140多人,是近年来最少的一届。”
  据了解,最近几年,我省高考生源一直以每年2万多人的势头递减:2009年报名人数约为54.6万人,2010年52.7万人,2011年49.97万人,2012年47.42万人,今年45.1万人。据省内一位长期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分析预测,2014年以后,每年可能减少3-4万人。而且生源短缺的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高考生源下降,是全国性的趋势,2008年以来已出现“五连跌”:2008年全国考生总数1050万,2009年降为1020万,2010年跌破千万为957万,2011年933万,2012年915万,2013年降到了912万。
  “高考生源下降,主要与人口出生率下降有关。每年出生的孩子刚性减少,必然会带来高考生源减少。”东南大学人数增加及弃考也不无关系。”仲伟俊指出。从全国范围看,2007年以来,出国留学人数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呈井喷式增长,2012年达到39.96万,预计2013年出国留学人数将突破45万人。江苏作为全国教育大省,留学行情也是一年比一年火爆,增速高于全国,仅2010年通过28家留学中介机构出国留学的人数就达6797名,比上年增加23%。
  在江苏一些重点高中,不参加高考就出国留学的高中生越来越多。以南京外国语学校为例,全校每年400多名高三毕业生中,一半以上参加“洋高考”并被国外大学录取。省级机关方女士的儿子目前已被美国一家知名高校录取。“国内本科教育延续的还是中国式的教育模式,缺乏对孩子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答案只要和标准答案不符就是错误,限制了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方女士说。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所刘小冰教授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严重:一方面培养方案、学科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滞后,另一方面过于注重就业导向,在培养创新人才和跨学科人才方面力不从心。南京大学公共卫生管理与医疗保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顾海指出,目前国内高校本科生的平均规模是美国的两到三倍,影响了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质量。
  再说弃考。近年全国弃考人数以每年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今年全国弃考人数大约在100万。颜海波说,现在大学学费动辄八九千乃至上万,加上生活费,一年差不多要两万元,这对很多农村家庭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加上就业这么难,大学念完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因此,很多农村家长认为,不上大学直接打工,不但省了上学费用还自己挣钱了。
  挽回生源关键在提高质量
  “高考生源下降,对我们学校招生不会有影响。”昨天,记者采访南京地区的部省属重点高校,得到的多是类似的回答。
  仲伟俊教授指出,出国留学人数增加,表面上看对985、211类高校生源不构成影响,不过潜在的影响肯定存在。出国留学的相当一部分是尖子生,尖子生走的多了,当然重点高校的优质生源就少了。
  “国际名校的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很值得中国的大学学习。”仲伟俊直言,国际名校注重研究式教学,老师上课很注重研讨和师生互动,学生在专业和课程选择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相比之下,中国高校课堂教学还是以“灌输”为主,在专业和课程选择方面的自主权也很有限。
  业内人士指出,高考生源下降,受影响最明显的是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虽然有注册入学政策,但民办高校招生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苏北的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生源情况更成问题,前两年就出现了招生缺口很大的情况。
  “一旦生源危机加重,全国的民办高校都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江苏高等教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谢承俊指出,民办高校日常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学生缴纳的各项费用。他认为,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更要讲求质量,人才培养一定要紧扣社会需求,这是化解生源危机的突围之策。“民办高校一定要办出特色。”仲伟俊表示。
 
推荐阅读:
 

 

院校推荐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更多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114招生网 –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网,黑龙江高考政策,黑龙江高校推荐,黑龙江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