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已经走过了十年的探索路程。其意义在于打破了大学仅能凭高考成绩进行录取的“一元式”招录体系,给予了“多元化”人才选拔模式的发展空间;其作用在于给予了大学按照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拔人才的部分自主权,使得大学开始关注“招生”与“选材”的关系、招“好考生”和选“好学生”的关系,特别是开始关注招生与培养之间的关系。
招生为了培养。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招生也要服务于这个根本。既然招生是为了培养,招生就应该是一个选材的过程,就是要根据各校自身的培养目标而不拘一格地选好材、选适材。结合清华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致力于培养出社会各行业的领军人才、各科学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栋梁之材。相应地,在自主招生中就设计了“领军”、“拔尖”、“自强”三个有针对性的“新百年计划”,以期能够为具有相应特质的优秀学子提供脱颖而出的通道和空间。这些不同类型的优秀学生,在目前高考统招的一元制度下是不可能被精准识别和匹配的。
招生促进培养。“招生为了培养”本身就自然意味着“招生促进培养”。学校靠培养质量招到了适合的学生,一方面会更加珍惜学生,另一方面也会更加重视培养,更加重视对人才培养的改革推进,而且这是一种自生、自发、自主的改革推进。在自主招生中,招生由被动的、粗放的高分掐尖转变为主动的、精准的识别匹配,招生促进培养的效应就更加凸显。对培养的促进还体现在对大学教授们的教育理想的回归和教育激情的点燃。高考统招录取时,为了无奈的掐尖,招生的教授们毫无体面。而在自主招生中,教授们会主动地与考生面对面进行“学科/专业面试”,不仅对考生进行专业考量,也了解到考生的特点与期望,为未来的培养找准努力的方向。
招生也是培养。如果大学真正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话,招生本身也不能、也不该脱离根本,可以而且应该发挥其育人作用。面向高中生,清华每年举办各种“夏令营”、“冬令营”,招生教师们还会深入全国各地上千所县级中学,他们的首要责任是育人,言传身教地传播清华的精神、文化和理想,这些孩子中大多数并不能走进清华,但“学前教育”往往会让他们受益终身。招生中的培养,还体现在对教育方向的引领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通过自主招生,清华率先对教育欠发达的贫困边远地区的优秀考生给予政策倾斜,连续实施了三年的“自强计划”,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机会公平;清华率先引入的“体质测试”,也推动中学乃至全社会对学生体质的重视。自强计划重“德”,体质测试重“体”,自主招生中体现和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这本身就是育人。
自主招生承载着育人之根本、教育之使命和社会之责任;但是,自主招生又难以将它们全部承担。自主招生十年,探索还在继续,任重而道远:如何建立起适应各高校自身培养目标的人才选拔科学评价体系?如何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推动教育进步而又不失社会责任?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懈地思考、探索和实践。
(作者系清华大学副校长)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114招生网 –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网,黑龙江高考政策,黑龙江高校推荐,黑龙江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