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超女、心灵导师……自2006年“十一”黄金周亮相央视《百家讲坛》后,于丹火了,至今年已第七个年头,各种标签也和于丹形影不离。但是于丹说,她不喜欢标签,她不是学术超女,也不是心灵导师,如果一定要接受一个标签,那就是“老师”。
金秋九月,羊城晚报记者在厦门专访于丹,听她谈诗词,聊女儿,讲述她对“标签”的看法。
【谈诗词】
“为了会写情书,也要懂古诗词”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曾经无诗不欢,无论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是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抑或是汪国真“山河依旧,爱也依旧;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各流派的诗歌百花齐放。但近20年来,诗坛却越来越沉寂,甚至不少文化人疾呼:“诗歌已死!”
近日,于丹放下了大热的《论语》、《庄子》解读,出版了一本关于古诗词的书《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如此逆流而行,于丹的解释是:“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
“为了会写情书,也要懂古诗词啊!”于丹说,她从教以来,一直坚持没有间断教的课程就是诗词鉴赏,这门课也是她对本科生开设的大课。
目前阶段,于丹的学生是清一色的“90后”,如何让这些沉浸在“火星文”中的年轻人重拾古诗词的意境?于丹设了一个“局”。
年轻人总是关注爱情。于丹问学生们:“谈恋爱总得写情书吧?你的情书写得好吗?中国(年轻)人现在已经不会写情书了。比如说,你爱一个人,会怎么表达?你们喜欢唱《死了都要爱》,没错,这是一种表达方式,但是还有别的更美的表达吗?有!古人告诉你,‘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你说这是什么意境?李贺在唐代写下‘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过了几百年,到了宋代,舒曼殊居然石破天惊地对出了‘月如无恨月长圆’,天亦老、月亦缺,人间至情地老天荒,其中滋味,不比‘死了都要爱’差吧?”
“诗中的人,以宇宙乾坤为坐标”
孩提时代的于丹就是个古诗“粉”,诗歌构成了她对外在世界的起码判断。而因为喜欢李商隐,她甚至还被妈妈的领导批评。
“我是独生女,小时候很孤单,文革期间父母又都下放了,姥姥说外面太乱,也不让我上幼儿园。我就被关在深宅大院里,到六岁半还没法跟其他孩子玩,我就每天读古诗词,学习体会世界的深情。”
于丹至今记得,自己特别小的时候,读到了李商隐的《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当时眼泪‘哗’就下来了。“八岁半时,我妈妈的一个领导来家里做客,背着手问我:‘你这么小就喜欢诗词,很好,你都喜欢谁?’我当时没说李白,没说杜甫,我说我最喜欢李商隐。那叔叔就很有意见:‘小丹你这么小,怎么喜欢这么没落的人!你为什么不喜欢李白?你怎么不喜欢那些很辽阔的东西呢?’可是我当时真的就是喜欢李商隐,我喜欢他的一往情深。‘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天涯日暮中,如果莺莺燕燕眼中含泪,就请用你的泪,去打湿我心中的花,现在的电视剧常常生生死死,但我老觉得写不出古典诗词里的那种意境来。”
诗歌不仅让于丹柔肠百转,更让她体味到人生的辽阔。于丹举了杜甫的例子。杜甫写自己:“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即使是“腐儒”也是“乾坤唯一”,自豪骄傲之情力透纸背。杜甫又说自己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即使是一只小鸟,也在天地之间翩然,生命多么潇洒!所以诗中的人,即使是腐儒,是沙鸥,也是以宇宙乾坤为坐标的。
于丹认为,现代人的坐标,却常常不如古人那么“大”,“比如说,我今天早上跑到阳台上去看海,说来说去还是海。但是曹操是怎么看海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从海水里,他能看到日月星辰、时空往来,有了这么大的坐标,我们还会因为自己一时的忧伤而挂心吗?坐标小了,自己的忧伤就大了;坐标大了,自己的事就小了。”
【聊女儿】
女儿爱背诗,妈妈差点“丢盔弃甲”
于丹的女儿今年7岁,也是个古诗迷,母女俩一起玩的时候,总是让妈妈教她背诗,甚至逼到于丹“丢盔弃甲”。
女儿喜欢背长诗,《春江花月夜》三岁就能背,背诵长诗让她觉得很有挑战味。“她一天到晚地追着要背诗,我都说我没得可教你了,我哪那么多长诗啊!而且她就喜欢背李白的长诗。你得顺口背,坐在那儿跟她那么背是很枯燥的,我俩都是在玩中背诗,她经常本能地说‘妈妈教我一首长诗’。小孩记性真好,有时候就玩两小时,那么长的诗就背下来了,背得我瞠目结舌。所以,她前几天又说要背长诗,我说哎呀,算了,《将进酒》会背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会背了,《蜀道难》也会背了,要不咱们背《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云》吧!她说,‘上宣州去跳楼?这样的诗就算了吧!"
女儿4岁时,听见妈妈车上正放着王菲的歌《明月几时有》,就问“怎么这个诗写得不整齐啊?”于丹说,不整齐就叫词。“她说什么是词啊?我想我不能给她讲复杂了,我就跟她说,你会背杜牧的《清明》吗?她特别不屑地说,我小时候(两岁时)就会背了。我说,妈妈给你重新读一遍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她说:‘哇!这个好好听哦,长长短短的。’我就告诉她,词就叫长短句。”
从此,女儿开始喜欢词,甚至小小年纪就开始写诗词,一个人看月亮,她会写:“今夜冷月明,清(青)海流荡星”。女儿也经常会给于丹写点东西,往往她不经意地打开钱包、钥匙包,会发现有很多“小机关”:都塞着女儿写的东西。于丹觉得,从来没想过让女儿以后去当诗人,但是一个人能在诗词的陶冶中成长,获得心灵和表达的韵律,终究不是坏事情。
【论标签】
寄望“90后”,能为中国撕去标签
从《论语》到老庄,再到古诗词,于丹总是被贴上各种标签,于丹说,她从不给人贴标签,也不喜欢人家给她贴标签,如果实在不得不选择一个,她说:“请叫我老师”。
“在学校里我就是个老师,不管我有多少行政头衔,我都会一直坚持讲课,今年是第18年,还会一直讲下去。至于说做别的事情,我觉得标签不重要,关键是看你被选择做什么事情,比如说,我就是‘被选择’传播文化的人,我在各种场合讲的文化的内容、层次肯定都不同,但核心就是传播文化。”
今年夏天,她参加了一个“青年领袖营”活动,来自各个名牌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参加,四个小主持人漂漂亮亮地站在主席台上,口中却有很多怨气:“说‘90后’是脑残的一代,说‘90后’是被惯大的一代,说‘90后’是没有责任感的一代,谁贴在我们身上的标签,谁要给我们撕下去。我们今天来到这里,就是去完成这种证明,要证明我们不是这样的。”
轮到于丹上台时,她说:“大家都提到了关于90后标签的问题,那么我想问,你们认为是谁给你们贴了标签?你们这么大的怨气,是针对‘50后’吗?是‘60后’吗?其实他们就是你们的父母,谁愿意把自己的儿女骂得一钱不值啊?你们今年都已经走到社会上了,你们要用全部的时间向你们的父母证明、让他们给你们撕标签吗?你们有没有想过,国际给中国贴了多少不公正的标签?你有没有想过,从‘中国人的素质太低’到‘中国就是暴发户’……这些标签,谁来撕下去?”
于丹认为,“90后”既然已经走上社会,可不可以考虑一件事:去向世界证明中国,而不要用所有的时间向自己的父母证明,逼他们撕掉对“90后”的标签。“人的一生并不长,有的时候你的坐标大一点,做的事情就会不同。主办方说大家都是牛人,我理解的‘牛’不是牛气冲天,而是低头向地,谁能干活,谁能真正给大地一个承诺,谁能为中国撕去标签,我认为那才是真的‘牛’。”
【人物简介】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
著名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同时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央视《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先后在内地和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著有《于丹心得》、《于丹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感悟》、《于丹趣品人生》及近日最新出版的《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114招生网 –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网,黑龙江高考政策,黑龙江高校推荐,黑龙江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30.27344]